专业的短链接生成工具
链接域名
短网址有效期
怎样解构一款完善繁杂商品,搭建典型用户成长模型
更新时间:2025-5-4 13:34:21 作者:爱短链
解构成熟复杂的产品,分析如何构建用户成长模型,是最快的学习方法。
本文将以网易云音乐为例,分析如何通过构建典型的用户成长模型来提高运营效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历过成熟复杂产品用户操作学生,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产品从0到N增长细节通过各种操作策略叠加实现增长理念清晰,但随着产品开发庞大的用户基础进入成熟期,跟随开发过程分散了许多策略,导致各种策略之间的关系特别复杂,管理困难,效率低。
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今天,我将介绍下一种提高运营效率的方法:通过解构复杂产品,重建典型的用户增长模型。
只有了解敌人,我们才能有针对性。
让我们从了解产品的成长过程和业务入手: 一、成长过程 1. 产品迭代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网易云音乐的迭代成长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初创期(2013.3-2014.7)完善基本的听歌和社交功能,留住核心用户 发展期(2014.7-2015.7)实现用户稳定增长,重点维护产品中的社会氛围 成长期(2015.7-2017.9)产品实现了爆炸性增长,并开始通过操作手段强劲推动爆炸性增长 成熟期(2017.9-至今)产品增速放缓,开始大规模商业化探索和尝试 结合上述云音乐用户增长趋势图和版本迭代记录的规律,产品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前期完善产品的重点是完成用户增长,做流量,后期完成用户增长,进入成熟稳定期,重点转移到商业化实现,不断尝试探索 2. 核心业务逻辑 随着产品的成熟,我们现在看到的云音乐已经逐渐从一个简单的听歌工具产品演变为一个综合性和复杂的产品,具有音频、视频和社区属性,但本质上,任何成功的产品都围绕其核心功能扩大业务和运营。
因此,有必要拆除核心业务逻辑。
从以上产品迭代路径不难看出,云音乐的核心功能是听歌,用户的核心路径是找歌听歌表达 3. 产品路径 然后根据用户使用的产品核心功能梳理产品路径: 做好以上梳理后,我们对网易云音乐有了全面的了解。
然后,我们将分为五个步骤来分析如何解构复杂产品,构建典型的用户成长运营模式。
二、商业模式 1. 梳理产品的商业渠道和用户价值培养路径 商业渠道云音乐用户积累达到1亿用户,走上商业探索的道路,具体方式有:广告、会员收入、商场、音乐版权、表演、游戏等形式,可见其商业渠道是收入,让用户继续支付或贡献流量价值。
用户价值培养路径参考产品四个阶段的迭代内容: 初期主要验证产品MVP,用户愿意下载并与他人分享云音乐。
基于发展阶段MVP在验证可行性的基础上,完善核心功能,完成早期用户积累,引导用户通过添加评论、大拇指和共享功能进行表达互动,增强用户积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增长阶段,围绕社区模块,优化丰富场景的核心功能,加强社区属性,培养用户互动习惯,鼓励用户生产内容,反馈内容消费者;同时开始初步探索商业化。
在成熟阶段,产品已达到成熟阶段,重点转移到商业化实现,重点挖掘用户的付费潜力和持续流量贡献。
2. 参考用户价值分层法,对典型用户进行分类和定义 用户增长阶梯是基于用户价值分层的典型增长路径,即用户在理想状态下完成价值跳跃,并在生命周期中保持持续贡献。
因此,首先,我们应该为云音乐用户进行基本的价值分层。
流量产品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分层通常可以根据用户在产品中的活动和保留情况进行划分;付费收入产品可以直接根据用户是否付费、第一次付费行为和N次付费行为进行划分。
然而,对于流量收入和直接付费收入的复杂产品,需要拆分典型用户类型,然后细分每种典型用户。
根据云音乐的工具、社区和付费收入属性,用户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路人型用户 内容消费用户 内容贡献用户 消费购买用户 结合用户的行为特征,描述用户的一般肖像: 在用户肖像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用户的具体行为,对每层典型用户进行具体的数据定义,这里只使用典型的周期和位置进行定义示范,具体的实际操作可以通过详细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和业务产品特征来获得具体的临界值。
以上四种分层仅根据典型用户进行粗略划分,重点是帮助梳理用户的增长路径。
每个层次的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价值贡献类型和贡献程度对粒度较细的用户进行分层。
在这里,只有一张图片可以简要描述四象限、金字塔、RFM三种常用的价值分层模型不会详细重复。
如果您感兴趣,您可以随后查阅相关信息。
4. 对典型用户成长阶梯进行梳理 假设这四类用户之间可能存在理想的典型增长关系,整合上述用户分类和产品核心功能,构建新的用户增长阶梯,梳理用户运营模式(详见下图) 5. 根据用户成长阶梯,梳理出不同层次用户的最佳成长路径 云音乐产品的功能多样性决定了用户的增长路径是复杂的。
为了提高运营效率,有必要梳理用户的最佳增长路径,实施有效的指导策略。
从用户主观主动属性的角度来看,主要分为独立和被动类型。
独立用户主动性和自发性强,不喜欢常规,喜欢自己做决定,不容易被激进的操作策略引导;被动用户更容易被引导和激励。
因此,当我们梳理用户的最佳增长路径时,我们将分到这两种用户。
6. 设计引导用户行为的激励策略,围绕用户最佳增长路径 首先,根据干预难度对需要引导的用户行为进行分类: 一次性行为:让用户一次性完成关键行为,如关注内容源、第一次订单等(用户在核心体验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让用户长期保持行为:如持续使用产品核心功能、持续浏览、持续付费、贡献等。
希望用户能保证一定程度的最低贡献低贡献。
让用户完成能力or身份上的高级或跳跃:如从路人用户到内容贡献用户,或付费用户。
让用户对产品有更高的情感认同:比如更多的发布和创建内容来互动或生成自己的社交链。
用户行为的引导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后端产品的功能规则设计和抛光,以及前端操作策略的激励。
以下是不同行为分类对应的常见激励策略 最后,根据不同的用户行为,将用户增长阶梯和模型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典型用户增长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进行相关的操作。
PS:当然,长期有节奏的用户操作还需要结合一套符合产品特点的操作激励系统,才能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用户成长系统(这部分内容可以自由展开)。
本文由 @阿呆啦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伙伴提供便利。
本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的贡献,这并不意味着本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