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短链接生成工具
链接域名
短网址有效期
拆解2大打卡裂变实体模型,轻轻松松收割手机微信精准私域流量
更新时间:2025-5-2 10:08:55 作者:爱短链
文/独孤伤 吴晓波说,2019年有私域流量、圈层化、会员制的趋势。
圈层化已经很明显了,比如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的兴起与白领、草根、二次元等各自的圈文化无关。
会员制是一种起源于线下零售的长期商业模式,在平台电子商务和社交电子商务中很受欢迎。
最近,风吹到了知识支付领域,可以说是第二春。
至于私域流量,是今年才提到的概念(可能是去年)。
本质上是可控的流量池或用户池,如微信官方账号、社区、个人号等。
,这是一种可以随时操作和转换的模式。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却备受关注,不是因为流量困境和增长焦虑?每个人都很努力。
那么,如何构建私域流量,成了很多人思考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有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打卡裂变。
打卡裂变是获取私域流量的自然方式。
如今,几乎所有在线教育和知识支付玩家都使用打卡裂变作为运营模式的首选。
接下来,我解作者观察到的两个打卡裂变模型。
付费打卡模型 许多付费阅读和阅读产品都采用付费打卡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分类阅读:要么中文,要么英文,制作不同的书单,AI测评匹配 碎片学习:音频,每天15分钟,打卡分享,社区教学 价值激励:半价,限时,打满卡返学费,额外福利 具体操作模式如下图所示: (1)用户会通过朋友圈打卡、微信官方账号推送等进入课程LP页面,选课和付费报名; (2)注册后注意微信官方账号,添加个人号,邀请个人号进入班级群,班级群提供主要服务; (3)微信官方账号每天推音频,班级群也会提醒听课,按要求分享打卡; (4)为增加传播和留存,打卡激励有返学费和福利,奖励刺激报名者打卡; (5)推荐有奖裂变手段,进一步增加用户数量。
免费打卡模型 免费打卡模型是另一种常见的模式,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以圈外深度训练营为例): 同样,我们也拆解了免费打卡模式: (1)采用分组和助力的裂变模式,其中助力是最重要的,因此设置了阶梯奖励规则; (2)成功解锁后,添加个人号码。
个人号码将在正式开始前引导小组,提醒注册课程和时钟规则。
有两个小组,一个时钟组,一个交流组; (3)集团运营有明确的规则和进度,如开幕式、自我介绍、学生分享等; (4)课程设置采用精选原书观点 学习模式为课前思考-知识学习-知识测试-课后作业 (5)打卡方式为签到-保存海报-转发-审核 (6)最后会提醒用户获得优惠券,可以报名正式课程,说明打卡的目的是转化。
以上是付费打卡模式和免费打卡模式的拆解。
可以发现两种模式明显不同,一种是付费,一种是免费,一种是收入产品,另一种是转型。
可以看出,目的决定了打卡裂变的具体形式。
如果是直接实现则为付费打卡模式。
如果是为了创新和转型,则为免费打卡模式。
打卡裂变的基本逻辑 事实上,打卡产品的目的是解决没有足够时间学习的问题,有这部分需求的人是有抱负和焦虑的办公室职员和企业家,打卡行为可以显示用户喜欢学习的标签,具有很强的沟通属性和一致性。
从知识支付的角度来看,打卡裂变也是必不可少的选择,既可以做收入,也可以做流量,满足AARRR模型的任何环节。
当然,打卡产品的好处和问题也很明显,主要好处是:分割学习内容,分为小任务,降低用户学习和实施的门槛;大部分内容系统,大多是书籍和阅读,逐步,适合独立学习和习惯培养。
暴露的问题也很明显:只适合自我驱动力强的人;大多数人会因为惰性和短期无效而放弃,需要强烈的激励;打卡的仪式感不能完全更新或彻底检测,但高频会被屏蔽。
因此,在具体操作中要多注意打卡裂变。
打卡裂变操作建议 打卡裂变的本质是用户行为的指导,属于用户激活的范畴,用户激活最常用的两种工具是成瘾模型和PBL游戏模型。
因此,打卡裂变可以根据这两个模型进行操作设计。
(1)上瘾模型 触发:使用模板信息,@全体员工、红包等提醒打卡;听完课程或完成测试后弹出海报;选择专门为打卡设计的小程序; 行动:选择耗时较少的内容打卡;开发的打卡工具可以让用户上传截图,生成海报和脚本; 奖励:诱饵越大、越贵、越痛苦,如大折扣、合同奖金、稀缺材料、高价课程、实物奖励等; 投资:及时反馈打卡用户,表现出色,鼓励一般表现,超出预期关注。
(2)PBL游戏化模型 点数:规定听课、评估、转发打卡、助力补卡等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奖励; 徽章:阶梯设计打卡次数和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和次数即可获得相应的奖励、等级和称号; 排名:设计个人排名和团队排名,根据排名设计额外奖励。
总结 作为私域流量运营的好方法之一,打卡裂变非常适合知识支付领域,也是教育产品运营的良好补充形式。
前者可以作为实现工具和流量工具,后者可能更倾向于激活和转化。
总结本文的观点: (1)打卡裂变有两种模式:付费打卡模式和免费打卡模式。
两者在细节上没有太大区别。
明显的区别是:一个付费,一个免费;一个是为了收入,一个是为了转化。
(2)打卡裂变可以在操作上下功夫,重点关注上瘾模型和PBL游戏模型的核心是奖励机制的设计。
以上。
作者简介 独孤伤,知名k公司资深运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鸟哥笔记,PMCAFF认证专栏作家、运营研究社专栏作家、野生运营社区合作伙伴、裂变研究人员、运营老司机、教育行业观察家。
微信官方账号:野生社区运营:(dugu9bubai),个人微信:solitude900 去年今天的运营文章 2022: 用户成长系统设计方案(0) 2022: 数据分析节点模型:用户RFM模型(0) 2021: 职场崛起的10种认知(0) 2021: 我整理了15个推广活动的线上渠道,建议收藏(0) 2021: 抖音直播营销实践经验手册(推荐阅读)(0) 本文转载于野生运营社区(dugu9bubai),本文的观点并不代表爱情运营的立场。
请联系原来的来源。
如果内容和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请联系爱情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