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短链接生成工具
链接域名
短网址有效期
全栈运营——将来新媒体运营岗位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5-5-5 04:35:37 作者:爱短链
下一个时代应该是最了解公司业务和用户的时代。
最近,一篇关于全栈运营的文章在朋友圈疯狂传播。
我同意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
如果我今天想要,我会「全栈」二字,谈谈未来新媒体运营岗位的思考。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统一的认知,我先把文章总结如下—— 现状背景: 早期运行体系理论不完善; 单一工作容易遇到天花板; 新旧酒瓶,工作内容琐碎。
操作岗位特点:一两年的工作经验足以熟悉某一领域,以后学习,效用呈边际递减。
全栈运营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性: 快速发展运营理论; 工具越来越多样化; 产品越来越趋同,操作越来越重要。
操作是为了解决问题,内容、用户、活动只是手段之一,而不是手段。
全栈运营的形式和形式: 掌握全过程,熟悉全业务,了解操作边界; 运营不再是具体职责,而是工作内容,以项目组的形式生存。
优秀的全栈操作: 精通两三个操作领域; 有能力建立一个操作系统。
读完这篇文章后,不难得出结论: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它不仅是操作,而且是文章中提到的内容操作、用户操作和新媒体操作。
为什么我们说新媒体运营是多才多艺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反复提到新媒体包括内容、运营和营销。
如果管理层甚至包括战略和组织结构,一旦你学会了这些知识结构,你实际上是你自己的 CEO。
与一般的运营或编辑不同,新媒体运营岗位总是有自然的高任务量,随便看看公司的职位 JD 必然要写能写原创文章,有敏感的选题策划能力,有社区运营能力和用户洞察力。
基于「全栈」这个概念的过程和现状,我想和你谈谈为什么我们认为新媒体将来会更好? 为什么是全栈? 为什么全栈工作会成为未来的趋势?我有三个解释: 1.能力更全面 在去年在深圳举行的罗振宇个人新年演讲中,罗胖提到黑天鹅之一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力量在于不断计算。
此时,为了实施一个项目,整个堆栈工作人员可能不需要深入学习每一种能力,只需要全面了解事项,并达到项目所涉及的每一个能力值 其余80%交给更专业的机械和人才。
2.更适合项目化生存 一旦能力全面化,我们会发现,对于整个堆栈工人来说,新项目思维的维度不再局限于某种认知,了解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运营边界,这在初创公司或项目系统工作中具有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认为,当整个栈工人的能力应该能够实现整个项目的交付时,如果只有一个人才能做到 60%。
三、成长迅速 全栈工人由于工作缺陷过多(也可以称为工作长板只有一两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问题,进而对其学习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这样的全栈工人成长迅速。
我试图给全栈新媒体下一个定义:指在已知的新媒体领域,有一定的基本能力(基本的文案能力和网络感),有一两个专长,能够保持新媒体账号的稳定增长。
为什么全栈新媒体是未来的趋势? 自从成为新媒体以来,我一直认为新媒体是未来的重要趋势。
我怎么判断? 1.越来越多的公司项目化生存 我们发现,目前的公司都以项目制作为团队激励。
公司的项目生存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激励手段,提高业务能力,帮助公司实现转型。
同时,我们发现项目团队中的同事一般执行能力高,反应快,学习能力强。
2.全栈意味着你的整体能力优秀 全栈工作意味着你的整体能力优秀。
我们试图谈谈新媒体岗位的职业规划: 内容岗:新媒体编辑 — 新媒体主笔 — 新媒体主编(全栈新媒体) 运营岗:新媒体运营助理: — 新媒体运营总监 — 新媒体运营经理(全栈新媒体) 全栈新媒体意味着你可以从内容或运营岗位进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补充其他技能,因为最终目标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全栈新媒体从业者。
我们认为全栈的基础是什么? 我和同事达成一致的标准是,如果我们想进入我们部门,我们需要有基本的文案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整理日常活动教师的共享记录,起草活动文案,甚至我们与用户的对话。
而这些基本能力,不仅仅是内容编辑岗,还有操作岗。
二是网感。
我在《没有好的网感,做什么新媒体》一文中说网感分为三点—— 对热点敏感; 控制语言; 洞察用户。
网感对新媒体人来说极其重要,基本的文案能力和网感是全栈运营的基本能力。
三、我们的想法和期待 下一个时代应该是最了解公司业务和用户的时代。
我们不敢给新媒体从业者太大的压力,但微信时代诞生的职位似乎给了时代价值。
本文首发微信官方账号地心引力工场官微。
作者:罗崇杰Loh。
企业新媒体研究员,官方账号罗崇杰Loh】。
欢迎与您交流。
去年今天的运营文章 2022: Y模型 需求分析 PPT文件共享(0) 2022: 技巧 | 如何分析数据异常? 2022: 安利6款非常nice电脑软件,无可挑剔! 2022: 「文化」品牌最后的固执(0) 2022: 蔚来「城市」探索之路(0) 原创文章,作者:爱操作,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yunying.org/social/11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