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短链接生成工具
链接域名
短网址有效期
大部分电商产品,不应该做“购物车”
更新时间:2025-5-2 18:51:22 作者:爱短链
不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产品不应实现购物车功能。
上周,我分享了基于可视化页面的产品分析方法:排名分析方法,但有些功能由多个页面组成,功能本身更复杂,独立性很强。
如何分析它们?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场景分析法,它具有高独立性、高复杂性和多页功能。
这种方法对我们的产品思维也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场景分析法 当我们无法有效分析功能时,场景分析将功能分析转化为功能使用场景。
通过思考场景,掌握场景的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从而推测功能存在的原因,更深入地了解功能的作用及其针对的问题。
产品经理的工作是分析某些问题,从而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的最终表现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功能。
场景分析的本质是通过功能的作用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是一种逆向思维,需要我们对功能的诞生有一定的认识。
拍脑袋可能有一些想法,但成熟的功能已经被广泛使用,长期使用的功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设计。
由于某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功能的流行和存在将得到大多数企业和行业从业者的认可和接受。
简单的思维方式如下: 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质疑功能】 这个功能的作用是什么?还原解决方案 没有这个功能会发生什么?【还原场景】 以缺乏此功能为前提,分析原场景。
场景分析 电子商务产品中的购物车功能是由多页组成的独立性高、复杂性高的功能。
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场景分析法来分析它。
购物车应该成为电子商务的标准吗? 购物车已成为电子商务产品的标准配置。
许多电子商务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将购物车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即1.0版的开发计划。
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大多数团队甚至没有考虑购物车的必要性。
在一些电子商务产品商的潜意识里,没有购物车的电子商务不值得称之为电子商务。
购物车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产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有这样一种电子商务产品,没有购物车,但市值在短时间内超过了京东。
他是拼多多。
从一开始到现在,他都没有购物车的功能。
2019年11月11日,京东市值484.78亿美元,拼多多市值502.49亿美元。
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没有购物车的拼多多超过了JD.COM,各种电商都有购物车,离JD.COM还很远。
购物车应该成为电子商务产品的标准吗?【质疑功能】 还原功能场景 购物车的表面功能是允许用户一次性为多种商品付费。
系统将根据每种商品的价格自动分割此付款行为。
虽然用户只有一次付款行为,但背后的逻辑仍然是多个订单恢复解决方案 我们试图通过功能找到功能的适用场景,这很简单,我们可以模拟电子商务产品在没有购物车的情况下的使用。
当购物车丢失时,当我们想购买10件商品时,我们需要执行10个订单,这意味着点击10次立即购买,跳转10个订单页面,点击10个支付按钮,输入10个密码,然后返回10个商品列表页面。
如果有购物车,我们需要购买10件商品,访问1辆购物车,跳转1个订单页面,点击一个支付按钮,输入一个支付密码。
这意味着没有购物车。
如果我们想购买10件商品,我们需要执行36次以上的操作。
我们买的东西越多,操作行为的数量差异就越大。
购物车设计的目的是让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加方便,减少消费者的重复操作,让购物更加省心。
【还原场景】 场景分析:购物车 通过反向分析功能的作用,我们很容易得到功能设计的场景,但这只是第一步,而不是结果。
有时候,我们很容易把起点理解为终点,这会导致我们的思维过早结束,难以触及更深层次的思维。
产品经理应避免过早结束的现象。
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 购物车的应用场景可以将功能分析转化为场景分析,场景分析才正式开始。
原场景如下: 使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快,减少消费时的重复操作。
在这个场景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更快,另一个是减少操作,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分析的敏感词。
这两个词都是基于多到少,换句话说,场景越多,购物车的必要性就越强,反之亦然。
更快,减少操作是购物车存在的必要条件。
延伸的意义是,当消费模式最快、最少的操作步骤时,购物车将失去意义,需要购物车的场景将不存在。
有这种情况吗? 对于淘宝、京东等电OM等电商老大哥来说,消费者经常买很多东西,构成了多的场景。
购物车是这些电商老板非常好的功能。
消费者购买的东西越多,购物车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购买10件商品节省36次操作,购买100件商品节省360次操作。
如果100人购买10件商品,操作将减少3600次。
如果1万人购买10件商品,操作将减少3.6万件。
消费者平均购买的商品数量决定了购物车的实际价值。
然而,对于一些新的电子商务产品,消费者购买的东西并不多。
当然,新电子商务产品的用户规模不会太大,购物车的价值也很小。
对于一些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电子商务产品,甚至不具备购物车工作的必要条件,即 把多变成少的必要条件。
因为购物车不能减少购买商品的操作步骤,也不妨让没有消费行为的电子商务产品更加方便。
深度场景分析 根据对场景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购物车不是电子商务的标准功能。
它不应该出现在1.0版本中。
它属于产品开发过程中迭代的功能。
有些电子商务产品有资源,可以在产品推出初期开放市场,大面积获取用户。
这种类型的产品不适用于这个结论。
例如,传统行业老板投资的电子商务产品背后可能有数万家线下商店的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因此这一结论不适用。
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这个场景。
消费者购买多种商品是购物车产生价值的必要条件。
没有这种条件的电子商务产品不需要实现购物车的功能。
为什么消费者愿意一次在淘宝上购买同一消费者和同一堆商品的数十件商品?但在一些新的电子商务产品中,他们只会购买价格最低的商品? 对了,购物车功能的开发成本其实很高,背后的逻辑包括合并订单和拆分订单,而表面的可视化页面至少影响购物车页面、订单页面和商品详细信息页面。
而且,购物车不仅不能简化单一商品的消费行为,还会增加用户的运营成本。
单品消费场景: 无购物车:商品详情-下单-付款 购物车:商品详情-加入购物车-访问购物车-下单-付款 这里还建议新的电子商务团队,背后没有大资源,不能保证购物车在后续版本迭代中实现,优先考虑用户的首单问题,考虑产品设计方案,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最紧迫的问题上。
总结 场景分析的本质是将功能分析转化为功能应用场景的分析,这将使我们避免过度关注功能的作用,思考功能的必要条件。
每一个功能都是有效的,但这些功能或多或少都伴随着一些必要条件。
购物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是一次性消费多件商品。
当不满足必要条件时,不仅不能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还会增加单件商品的操作步骤。
场景分析的思维步骤如下: 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质疑功能】 这个功能的作用是什么?还原解决方案 没有这个功能会发生什么?【还原场景】 以缺乏此功能为前提,分析原场景。
场景分析 特别说明:本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与互联网运营相关的干货知识,为运营合作伙伴提供便利。
网站收集的公共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用户提交,这并不意味着网站同意其观点,也不对网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